9月28号晚上,我守着直播看U16女篮决赛,原本期待中国队能够有所斩获,不料镜头一转,澳大利亚已经以30分的优势领先新西兰,解说员都显得有些气喘吁吁。
那一刻我满脑子只有一句话:这比赛是决赛?
还是大人打小孩?
澳大利亚女球员伊莎贝拉·博尔顿,每场能够得到18.7个得分和7.3个篮板,获得最有价值球员奖项对她来说非常轻松。
她们此次平均每场能领先对手32.4分,这一成绩刷新了亚洲杯的纪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用的是“刷新”一词,而非“打破”,因为前一次的纪录同样由她们自己保持。自2017年进入亚洲区比赛以来,她们保持全胜战绩,成功卫冕四次冠军,将U16级别的队伍变成了自己的练习对象。
新西兰获得了亚军,实现了队伍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但整场比赛都处于被动状态,第二节更是迅速陷入困境。
画面转向,那位来自新西兰的小女孩泪眼婆娑,并非伤心,而是困惑:我们付出了整整一年的努力,为何至今仍毫无进展?
更令人难过的是季军争夺战,中国队遭到日本队痛击,排名第四——这是近三年最糟糕的战绩。
赛后篮协连夜发通告:要请欧洲教练,要改青训。
我听完他的自嘲,请教练固然不错,可是十四岁的少年基础相当薄弱,仓促求教又能弥补多少年累积的不足?
有人往群里扔来通知,2025年开始,澳洲和新西兰要参与预选赛,不能直接参加正式比赛了。
亚洲篮联还在嘀咕,要不要把大洋洲单独拎出去分组。
我注视着屏幕停顿了片刻,随即领悟了——规则即便调整,也无法改变对方每天放学有球场、有专业教练、有比赛进行的事实;我们调整的是参与资格,他们调整的是能力上限。
临近终场时刻,澳洲队替补席上球员们纷纷举机自拍,镜头里新西兰指导面无表情制定方案,拟定完毕后他悄然抹去内容。
我结束了直播,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对方把决赛变成了观赏赛,而我们还在琢磨如何晋级四强,两者之间的距离绝非一场预选赛能够弥补的。
vs
河南
vs
赵心童
vs
深圳新鹏城
vs
纳杰马体育
vs
利雅得青年人
vs
山形飞龙
vs
萨巴1928
vs
比达耶特拉维夫巴亚
vs
FC亚夫涅贝塔尔
vs
石库哈米扎哈
vs
亚夫涅
vs
神户鹳鸟
vs
夏普尔霍
vs
伊若尼内瑟
vs
萨费德
vs
墨尔本胜利
vs
SC波尔塔瓦U21
vs
LSK戈查卓德
vs
昌歌集团